《動物方城市》:不再有偏見歧視的理想國

6091

  古今中外,無論出自哪個時代,哪個文化,那個國族,哪種語言的「寓言故事」,不約而同地,都會借用擬人化的動物來說理敘事,背後原因不外乎寓言故事的主要目標讀者多為未成年之孩童、青少年,透過充滿想像力,饒富童趣的擬人化口吻,才能引起爾輩的閱讀興致,潛移默化間,達到警世說教的道德目的。除此之外,另一潛在原因就是古時文盲較多,以擬人化的動物作為故事主角,會比嚴肅文學來得更淺顯易懂,也更具傳播效力。

  時至今日,以擬人化的動物敘說寓言故事已從口語傳播、文字記載,轉換成卡通動畫,不變的是故事背後的啟蒙意義。

  《動物方城市》與許多當代寓言的動畫故事一樣老少咸宜,而且還更富觀賞性,更富娛樂性,也更富戲劇深度與內涵。其觀賞性之高,並非故事本身或剪輯敘事有何創新,相反地,《動物方城市》的劇情梗概與鋪陳發展完全遵照著「美國夢」價值觀下的好萊塢類型公式-弱勢者只要努力不懈地證明自己,最後一定會成功,獲得全世界的肯定。然而,同樣把戲,各有玩法,《動物方城市》的聰明之處在於它能善用類型公式所揭示的編劇法則,創造出行雲流水,一氣呵成,合乎觀眾所預期的戲劇節奏與起承轉合,再將類型公式下所定義的刻板角色與老套劇情,轉化成極富螢幕魅力與戲劇寓意的人物故事。像是主角哈茱蒂(Judy Hopps)個人成長故事便鼓勵著人們要敢於追夢,切莫妄自菲薄;哈茱蒂所引領的一連串冒險犯難故事則激勵著人們勇於追求真理與真相,面對重重阻礙也絕不輕言放棄。哈茱蒂身為兔子與她的胡狼好友「狐尼克」間的友情故事,則期許人們要學會打破成見,屏除歧視,發自內心尊重,包容,接納不同種族,不同文化,不同成長背景的「他者」,這也是本片最重要的戲劇核心與人文價值所在。

  《動物方城市》的英文片名為Zootopia,直譯就是動物烏托邦,由英文片名即可端倪編導想打造一個理想國,一個族群和諧,文化共處,不再有性別、種族、階級等歧視的理想國。對美國觀眾而言,觀賞本片,肯定都能心領神會編導的寓意。對我輩來說,即使並非生活在美國這樣多種族,多宗教,多文化的族群大熔爐,也應懷抱追求平等、互愛的共同理想。

  就此原創劇本論,我深信編劇家肯定參考過英國作家喬治歐威爾的《動物農莊》,那是一本用擬人化動物反烏托邦的小說,《動物方城市》則運用了小說中的類似文學技巧與敘事架構再作翻轉,成為尋找烏托邦的寓言故事。

  我也相信編劇有讀過李維史托的《熟食與生食》等著作,或者,至少對於人類文明發展中隨處可見的二位對立,二元對立下所衍生的成見、歧視,以及形成如此對立的文化淵源、政治因素有著極為透徹的認知。因此,才能巧妙運用象徵隱喻手法,創造出各種二元對立的角色,並讓檯面上,檯面下,所有先入為主的刻板偏見形成對立衝突,再一步步地進行和解,最終達到屏除歧視,消弭偏見的理想。

  誠如前文所述,《動物方城市》的成功之處在於導演用了一氣呵成,引人入勝的戲劇節奏,既淺顯易懂,又曉言大義地講述高度政治隱喻的寓言故事。再加上片中不時會有神來一筆的幽默笑料,無傷大雅地嘲諷各種人與人之間常見的歧視與偏見,甚至還天外飛來一筆地惡搞《冰雪奇緣》、《教父》、《絕命毒師》等作品,讓8歲到80歲的觀眾,都能夠在極為愉快地心情下,吸收《動物農莊》、《熟食與生食》等著作所欲表達的嚴肅議題與文化分析。

  《動物方城市》的配樂十分精采,音效處理用心,畫風更是細緻,日後若出版高畫質藍光,絕對是必收碟。
  
  2016年儘管才剛到三月,但是,我已經可以很明確地說,《動物方城市》可能會是今年個人心目中的最佳電影與最佳動畫-至少,也會有前三強,前提是未來九個月,還能有那麼深度、廣度,娛樂性、知識性兼具的戲劇作品嗎?

About Tzara Lin

以查拉(Tzara) 之名行走江湖,現為造次文化有限公司負責人,逢甲大學電聲研究所講師。曾任高傳真視聽雜誌主編、北藝大 Impact 學程講師;亦曾任第二十五屆、第二十六屆、第二十八屆傳藝金曲獎評審與 2008、2010 金穗獎部落格達人獎評審,並多次擔任各大音樂祭硬體總監。每一分每一秒都活在與音響、音樂、電影相關的生活之中。

One comment

  1. 引用通告: 《與森林共舞》:當今真人動畫製作技術之最 | Weltschmerz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