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忙完身心俱疲的笑傲搖滾音樂祭之後,是放空也是充電的大阪唱片行採購行來得正是時候。五天四夜的行程,若不計頭尾兩天飛航日以及中途安插京都一日行,整整兩天,從早到晚,穿梭於大阪難波一家又一家唱片行,逡巡於一落又一落唱片櫃,探索著一張又一張黑膠,遍尋那些期待相逢與意外相會的唱片。最終,行李箱裝滿整整20公斤的黑膠,背包則揹負近8公斤左右上機,在所有從關西返回台灣的遊客之中,應當只有我此等異類是專程去掃唱片吧。
此行,除了在大阪難波 Tower Record 入手 The Chemical Brothers 新專輯《No Geography》日盤 (純粹為了Bonus Tracks) 與 Alabama Shakes主唱 Brittany Howard 新專輯《Jamie》兩張 CD 外,其餘皆為黑膠。不可諱言,近幾年,CD 越買越少,黑膠倒是越收越多,箇中原因絕非附庸時下潮流,而是黑膠擁有 CD 所難以掠美的類比音質並刻錄下歷史時代之聲。尤其當同屬數位聲底的網路串流平台聆聽各式音樂越來越容易,縱然其取樣解析度、頻寬、動態往往無法與 CD 相提並論,在音響系統上聽來更是高下立判,但就聆聽的便利性、可攜性論,我的確是越來越倚重 Spotify 來探索茫茫樂海,也越來越懶得帶 CD 隨身聽外出,或將 CD Rip 成無損檔案儲存至硬碟播放機。然而,當我在 Spotify 等數位串流平台聽到非收藏實體不可的專輯時,一想到耐久藏,免不了就會以黑膠為採購目標。
「耐久藏?」
如果樂友曾遭遇 CD 發霉、掉漆,以至於無法讀取等窘況,自然曉得我在說些什麼。手邊不少二十年前所買的 CD 因故變質,無法播放,再加上這陣子寒舍兩部CD播放機光學讀取機構接連故障,益加有感 CD 此一明日黃花的載體格式該收手棄守了。若再考慮90年代前的專輯、單曲錄音多以類比盤帶為主,有心收藏老唱片,黑膠自然是最原汁原味,最能保存時代之聲。(特別一提:晚近許多採數位錄音、混音的「DDA」新專輯黑膠,經常有 LP 比 CD 版本難聽的通病,因此新唱片我通常還是會收 CD,而非黑膠。)
要在大阪難波買 CD 其實也不容易,除了 Tower Records 外,幾乎全是黑膠店,CD 能見度甚低。如是情況,大阪難波並非特例,東京都內亦然,甚至說世界各地唱片行也都紛紛將原屬 CD 的櫃位改放黑膠,此乃大勢所趨,無可抗逆。
大阪難波的黑膠唱片行甚多,心齋橋附近的「美國村」堪稱一級戰區,幾乎條條巷弄都有至少一家黑膠鋪,而且各家黑膠鋪都各有所擅,各具主題,譬如以 Disco、House、Drum & Bass 電子音樂為主的 Afro Juice 、Rootdown、Newtone Records (以上三家位在同一大樓),專賣R&B、饒舌、靈魂、雷鬼等黑樂的 EBBTIDE Records、Morpho Records、rare groove Records、Night Beat Records (以上四家均位在同一大樓);黑樂之外還專攻非洲、牙買加、夏威夷等世界音樂的 Voxmusic;也有完全彰顯店主人音樂品味的小舖如 Alffo Records、Caspal Records;當然也有葷素不拘,應有盡有的大型軍火庫黑膠鋪如 TimeBomb、King Kong 等。
鮮少有人能像我此行一樣整天泡在唱片行,因此,若時間有限,到了美國村,個人最為推薦 TimeBomb,行有餘力則建議往難波車站旁 Tower Records 附近的 Mint Records 逛逛 (或說出車站後先到 Mint)。
TimeBomb位於地下室,空間偌大,館藏甚多,龐克樂為最大宗,其次則為另類搖滾、老搖滾、重金屬。龐克咖、金屬咖、搖滾咖到此,只要有心逛,細心挑,不走馬看花,肯定能挖到不少寶。
話說回來,在唱片行挖寶這件事,完全反映出平時花了多少時間鑽研各樂派,各樂團,各樂手。若腦中音樂知識庫資料有限,走進唱片行,面對琳琅滿目的唱片,難免有感瞎子摸象,目不識丁。畢竟我也不是什麼音樂活字典,為避免走寶,有眼不識泰山,只要見著似曾相識或有興趣,但不甚熟悉的唱片,我便會一邊打開 Spotify App 試聽,一邊搜尋 AllMusic,參考相關介紹與評價,甚至查詢 Discogs 等網站的標價,防止錢沒花在刀口上,也防止行李箱寶貴的重量限額沒用在該買的唱片上。當然,這樣子線上諮詢下去,會花上不少時間,若各位沒有充裕時間,建議還是憑直覺挑片。
很幸運地,到訪時,TimeBomb 正在作週年慶大特價,全面七折,這可教人失心瘋。我一口氣收了後龐克團 Sad Lovers & Giants、Siouxsie And The Banshees、The Durutti Column、The Psychedelic Furs 架上所有庫存,再加上美國泡泡糖龐克團 The Dickies、4AD名團 His Name Is Alive、The Pooh Sticks、The Fugs 等團的唱片,平均每張定價 2,000~4,000日幣之間,一共扛了20張,原價近60,000日幣,打折後才40,000日幣出頭,等於每張2,000日幣,折合台幣不過600~700元間,且每張都是在台灣難尋的專輯。
或許也該慶幸我並不是鐵桿龐克樂迷,否則就 TimeBomb 館藏的豐富龐克樂來看,恐怕會失血更多。
題外話:TimeBomb 正對面有一家「Red Rock」,牛排飯份量大,好吃,便宜,相當推薦給逛完 TimeBomb 的樂友。此外,鄰近巷子,也就是 King Kong Records 所在的「心齋橋 BIG STEP」,星巴克旁有置物櫃,我就是在此先將大包小包唱片暫放於此,再趕往下一家唱片行。
Caspal Records 是另一家我也相當推薦時間有限的樂迷一訪的唱片行。與美國村許多獨立唱片行類似,Caspal Records 店面不大,店員就是老闆一人,校長兼撞鐘。整家店的館藏,品味分明,完全映照老闆的音樂品味,如果您與老闆同頻同類,肯定會有千里遇故知的感動,反之亦然。當我走進店內,正巧遇到兩位樂友與老闆相談甚歡,儘管我不諳日文,仍能被那種相談音樂談到渾然起勁的熱絡氣氛所感動。
Caspal Records 館內收藏以60-70s老搖滾為主,龐克為輔,也有些許的電子音樂、嘻哈等。在店面最深處有兩落 Alternative/Emo 區,裏頭藏了不少對我而言是珍寶的好料,諸如 Fugazi、Jawbreaker、Jesus Lizard,平均單價都2,000日幣上下,二話不說,全都包了,還順便帶走 Euphone 與 Organization 等。
結帳時,老闆連珠炮地講了些我聽不懂的日語,但從他自唱片櫃中拿起幾張唱片介紹的舉動看來,肯定就像吳武璋、小茅等唱片職人一樣,想要介紹與 Fugazi、Jawbreaker、Jesus Lizard 相關的樂團唱片給我,推坑意圖明顯。坦白說,我很喜歡這樣被推坑,喜歡聽這些外表看似很酷,一但發現你挑的唱片與他對上頻率,某個按鈕立刻被打開地侃侃而談,可惜,聽不懂日文。
TimeBomb、Caspal Records 這一大一小的唱片行外,如果樂迷還有時間,尚有氣力,並且對嘻哈、雷鬼、饒舌等黑人音樂有興趣,不妨逛逛 EBBTIDE Records、Morpho Records、rare groove Records、Night Beat Records。這幾家專攻黑樂的獨立唱片行正巧都位在同一建物的二樓,相當方便。
另外還有一家 Voxmusic 也相當值得一逛。在面對大街的玻璃窗上,清楚標示「只賣爵士、靈魂、拉丁、放克、南美、非洲與世界音樂」,店內館藏的爵士音樂果然十分豐富,且分類清楚,挑起來相當輕鬆愜意。爵士之外,Voxmusic 的南美、拉丁、非洲與世界音樂館藏也相當精采,儘管除了 Lijudu Sisters、Lamine Konte、Sergio Mendes 外,多數都是我甚為陌生的名字,只要花點時間上網一查,就會發現渠等非歐美主流的音樂家各個大有來歷,於是乎,一扇音樂之門就這樣被打開了。
推薦完美國村幾家我個人較為喜歡的唱片行後,一定要介紹前文所提到一家不在美國村,而是在難波車站附近的 MINT Records。
MINT Records同樣適合給時間有限的旅客樂友採購唱片,尤其是古典樂迷,MINT Records 的古典樂二手黑膠名家演奏、名版本不少,價格相當便宜,平均1000~1500日幣之間。
若非古典樂迷,同樣也能在 MINT Records 挖到不少寶,無論是電子、嘻哈、饒舌、爵士、搖滾或電影配樂,MINT Records 應有盡有,更重要的是其訂價比起美國村各唱片行又便宜不少,例如 Edgar Winter Group《They Only Come Out at Night》,TimeBomb 標價2,000日幣,MINT只要1,600,所幸 TimeBomb有打七折,否則買貴難免會嘔血。
MINT Records 空間其實不比 TimeBomb 大,通道也相對狹窄,難以與其他樂友「會車」。許多唱片都是放在櫃子底下,必須蹲下彎腰才能挖寶,逛起來其實不太舒服。此外,MINT Records 用於俯瞰翻閱的唱片資訊條全是日文,而非原文,對我這樣不諳日文者,就得一張一張翻起來看才曉得是哪個團的哪張唱片。
總計兩天的大阪難波唱片行巡禮,至少掃了50張唱片,可謂滿載而歸,但也徒留不少遺憾,尤其是幾張礙於價因素,未能入手的愛盤,事後回到台灣後才深感後悔,相信這也是許多樂友共同的通病。
回台之後,將此行戰利品一一上機聆聽,幾乎沒有任何一張唱片有品項問題,少數有些微刮傷或缺內頁的,都符合店家「片況說明卡」的描述,也都反映在售價上,童叟無欺。尤有甚者,我甚至可以說各家獨立唱片行都有事先將唱片洗過,否則豈會張張一塵不染。我無意批評台灣的二手黑膠廠商什麼,但在日本採購唱片真的就是這麼讓人安心與窩心。
對了,大阪難波的唱片行都會附贈全新唱片封套,貼心阿。
近期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