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rge,Eric and Me」,香港行參訪Pattie Boyd攝影展

  上個月,去了趟香港,是以翻面映畫總監身分應邀前往,但卻並非影展洽公,而是參訪一場攝影展,展覽名稱為「George,Eric and Me」,攝影師是為Pattie Boyd-沒錯,就是那位Pattie Boyd。

  如果您是艾瑞克克萊普頓 ( Eric Clapton) 的樂迷,或者曾經觀賞過敝社翻面映畫所發行的《艾瑞克克萊普頓:藍調天堂路》(Eric Clapton: Life in 12 Bars),想必曉得 Eric Clapton曾經以「德瑞克與多米諾」(Derek and The Dominos)之名發行過一張《萊拉和其他情歌》(Layla and Other Assorted Love Songs),也該知道這張專輯是獻給他曾經深愛,愛到近乎瘋狂的女子「貝蒂伯伊德」 (Pattie Boyd)。

  如果您對《艾瑞克克萊普頓:藍調天堂路》劇情梗概尚有印象,或您是披頭四 (Beatles)的死忠樂迷,肯定也曉得Eric Clapton瘋狂迷戀,開始追求Pattie Boyd時,她仍是其好友喬治哈里遜 (George Harrison) 的髮妻。這段三角關係,正是搖滾樂史最有名的不倫之戀。

  在常人如我的認知,總是稱呼Pattie為George、Eric的前妻,但在這場攝影展會後訪談過後,我壓根認為不該再以如此男性本位主義地去定義其關係,而是如同Pattie所言:「我是他們的創作謬思,但George、Eric都只是我的前夫」。

  確實,搖滾樂史上曾經出現不少謬思女神,但有哪位謬思女神能像Pattie Boyd一樣同時讓兩位搖滾名人堂等級的大神級人物獻上一首首嘔心瀝血的歌曲,像是If I Needed Someone、Something、For You Blue等,全都是George Harrison為Pattie而譜寫的歌曲。Eric Clapton更不消說,他可是又寫又彈又唱了一整張《Layla and Other Assorted Love Songs》專輯表達他熾熱的愛慾與苦痛。

  究竟Pattie Boyd是怎樣一位奇女子,能讓Geroge、Eric兩位搖滾大神,甚至是六、七十年代藝文圈重要人士紛紛拜在她石榴裙下?這長年以來的好奇,得知有幸能面晤本人,當然要出席這場攝影展。

  展覽辦在灣仔與金鐘站之間的Upper House。步入會場,映入眼簾的是 Pattie與George、Eric 三人頭像所合成的合影,Pattie位於前景, 營造出 George、Eric為她著迷的意象,也呼應著一旁斗大的展覽標題「George,Eric and Me」。

  會場共分兩個展區,分別位於6樓與49樓,全數展覽內容,除了少數 Pattie 為本次策展人何超儀所操刀的新照片外,全都是 Pattie 在六、七十年代為 George Harrison、Eric Clapton 所拍攝的照片。觀展過程,我一方面是以樂迷心態仰望著一張張搖滾大神「去神格化」的日常照片,另一方面則保持超然角度審視 Pattie 作為持相機的人,在決定按下快門的那一霎那,她到底看到了什麼「刺點」,想拍下些什麼畫面?這一禎禎照片究竟想要凝止住怎樣的一個時代感?我也從中遙想被攝者與按快門者間的情感交流,揣測著被攝者的心情。整體觀之, Pattie鏡頭下的兩位前夫,無論George,抑或Eric,看來都極為自在愜意,與我輩樂迷印象中的搖滾巨星形象大相逕庭。若以觀賞「搖滾巨星私下不為人知的生活點滴」角度切入,這個展覽保證能讓George Harrison、Eric Clapton的樂迷眼睛為之一亮,興奮不已。

  然而,這場展覽何以要命名為「George,Eric and Me」,這樣的對等並排關係,Pattie 是否想要在搖滾樂史中爭取平起平坐的地位,甚至改寫男性本位的搖滾史觀,建構以其女性觀點的「His Story」。

  此外,是怎樣的動機促使Pattie在這個時間點彙整渠等陳年照片,策畫這場攝影展?甚至說,Pattie 是否有消費兩位前夫之意圖?又或者他單純只是想藉由此攝影展回顧她的一生精采?至於身為攝影師的她,此生結交無數搖滾明星與大腕人物,為何非得要單獨展示兩位前夫的照片集?或說為何不一併展示她為其他搖滾明星、影視名人所拍的照片?難道只是因為兩位前夫較有策展賣點與焦點?另外,就策展人的角度,她是用怎樣的角度與觀點遴選這些照片,又是用怎樣的概念去展示這些照片呢?

  上述是這趟香港行行前提交給接待窗口的提問大綱。當然,我曉得有許多問題是過於尖銳,稍嫌失禮,因此,現場訪問時,我只有隱諱地詢問Pattie在策畫這場展覽時是否有顧慮過George與Eric的樂迷會有怎樣的想法?率性如Pattie,只是淡淡地回答「我為何要顧慮George與Eric各自樂迷們的感受?」

  Pattie在回答我提問時明顯帶著些許怒氣,我也很識相地不想再追問下去,轉而旁聽其他同樣來自台灣的媒體群訪內容。說真的,多數問題在我聽來都只是客套來,客套去,盡是「我也沒有想太多」、「我只追求美」、「我只記錄愛」等說詞,實在沒有太多值得大書特書之處,因此也就不多作贅述。不過,Pattie在引領我們看展時針對不少照片幕後花絮的補充解說倒是很有意思,像是有一張喬治哈里遜與一道美麗彩虹的長型橫幅照,若沒有Pattie的解說,誰會曉得這是他們離婚後所拍的照片,畢竟照片中的 George Harrison 看來是如此自在。顯然地,這張照片無疑證明了 George Harrison 與Pattie離婚之後並未撕破臉,也常有來往,更保持Pattie所言「我與George 始終是朋友。」

  前文提到這場攝影展的催生者乃是何超儀,為何她要出資邀請 Pattie 來香港舉辦這場攝影展呢?何超儀接受訪問時說道模特兒出身的Pattie 作為六、七十年代的時尚指標,其不落俗套又不按牌理的混搭風格對何超儀的時尚態度有極大啟發。另一方面,Pattie至今仍保有六、七十年代崇尚自由,追求美好的時代精神,這精神著實令她憧憬,因此希望能邀請 Pattie蒞臨香港,透過攝影展的形式,讓更多港人認識那個美好年代。最後,何超儀想要透過這場展覽,讓香港人重新看見Eric Clapton與George Harrison,進而帶動香港沈寂已久的搖滾風氣。

  聽了策展人何超儀的策展理念,姑且不論這場辦在高級酒店的攝影展到底能吸引多少普羅大眾前來共襄盛舉,一場攝影展要如何達到所謂重溫自由奔放的六、七十年美好年代,復甦香港的搖滾風氣,我依然欽佩何超儀對搖滾樂的熱情與浪漫。

  衷心感謝何超儀策劃了這場展覽,身為 Eric Clapton 鐵粉,感動萬分。

About Tzara Lin

以查拉(Tzara) 之名行走江湖,現為造次文化有限公司負責人,逢甲大學電聲研究所講師。曾任高傳真視聽雜誌主編、北藝大 Impact 學程講師;亦曾任第二十五屆、第二十六屆、第二十八屆傳藝金曲獎評審與 2008、2010 金穗獎部落格達人獎評審,並多次擔任各大音樂祭硬體總監。每一分每一秒都活在與音響、音樂、電影相關的生活之中。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