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屆金鐘獎的從缺爭議,評審團主委藍祖蔚的聲明發言,娛樂業界、電視圈的後續反應與觀眾們的輿論,均可作為「評論文化在台灣」的現象觀察。
娛樂圈大佬,資深主持人吳宗憲今天在他個人臉書粉絲頁上對本屆金種評審團進行砲轟,文中提到「評審的工作僅止於:『選出那一年的最傑出電視工作者』,而不是讓你來對藝能界說三道四,一副高瞻遠矚恨鐵不成剛的鳥樣子!」。言下之意,如果吳宗憲擔任本屆評審團主委,他會以「相對」優秀的標準,遴選總得票數、總積分數最高的前五強。反觀本屆金鐘獎總召藍祖蔚老師,則是以「絕對」標準,委請評審團嚴選出高於該標準的前五名,若能達標的個人或作品未及五名時,則可從缺。
本屆金鐘獎的爭議,簡單來說,就是評審團採絕對制,而非相對制。
所謂相對標準,誠如吳宗憲所言,就是選出該年度前五高票,前五高分,這是台灣許多獎項慣常的評審方式,通常不會有從缺。問題是,有沒有可能當屆的第一高票,第一高分,其實是廖化呢?
絕對標準的評審制就是要避免廖化當先鋒,甚至反映出蜀中無大將的現狀。問題來了,評審團是如何裁定誰充其量就只是廖化,而非大將呢?這當然是比相對標準還更為主觀的美學鑑賞機制,因此,採絕對標準方法作評的評審團,組成人數一定要夠多,評委們各自專攻的領域背景要夠廣,資歷與年齡組成必須老中青皆有,如此多元觀點,多元背景下所討論出的共同結論,才能更具公信力、權威性與參考價值。
對於力圖求新,求變,求進步,求卓越的個人也好、電視台也罷,絕對標準的評審方式儘管相對嚴苛,卻能見真章,真正反映出現金娛樂產業的製作品質是否能達到評審團所樹立的高標以上;若出現從缺,意味著整個業界都得正視此警訊,思考與反省為何獲得不了絕大多數評審的認可。
我平常沒在看娛樂節目,無法確定本屆金鐘評審團的入圍名單是否有遺珠之憾。但,根據主委藍祖蔚的受訪內容,本屆金鐘獎綜藝組評審團共有9位業界先進,這9位評審採絕對標準,低標就是5張票,出現從缺,表示至少有5位評審認同從缺的決定。我並不認為綜藝組評審,以及同樣出現從缺的主持組評審群,事前不曉得作出此決定會惹出怎樣的輿論,娛樂業界會有怎樣的反彈,甚至,我認為評審團就是希望有這樣的討論聲浪。
至於吳宗憲在其臉書粉絲團上的發言,非常不服氣,直言被侮辱,再再展現出被評論者最常見的直覺反應與反抗心理,這是人之常情,不難諒解。甚至當吳宗憲講出類似於「自己與其他同業、幕後人員都非常努力,評審團怎麼會看不到來,怎麼能夠扼殺眾人的努力」來反駁,也是可以被理解的常見辯詞。不過,我也認為,無論採絕對制還是相對制,審團只要針對作品最終呈現的優劣良窳作評即可,創作者與幕後團隊有多努力,評審團無須納入考量斟酌。理由很簡單:一.你本來就該努力;二.有些人再怎麼努力,比別人都還努力,就是作不出好作品。簡單說,就是沒有資質,沒有天分,沒有才氣。這類人,最好作執行者,別作創作者。
無論是評審團採絕對標準下的入圍名單,評審團主委藍祖蔚老師在記者會上聲明本屆評審團的「標準」何在,吳宗憲如何回應評審團的批評,最後都得回歸到所謂的「公評」。因此,閱聽大眾將如何看待「評審團的評論」與「被評論者反評論評審團」呢?這是我現在最感興趣也會持續觀察的焦點,將反映出「評論文化在台灣」的發展現況。
題外話:吳宗憲最後寫道「他不會去立法院外靜坐」,頗有諷刺、挖苦過去一年多的學運、社運的意味,卻也顯示他老人家似乎忘了娛樂產業的主管機關並非立法院啊。
所以服貿是立法院管的?
讚讚
服貿爭議起因於立法院內政委員會召委張慶忠以違反議事規則的開會方式,30秒宣布通過。
讚讚
你平常沒在看娛樂節目 現在是在跟風批評個屁
抱歉你這文我連是誰寫的都沒興趣知道
批評一個你不知道的東西還想合理化 想講的頭頭是道 少在那邊賣弄了
套句蔡依林的歌-我呸
讚讚
感謝您的見義勇為。讓我們一起支持認真作音樂,獲獎是應該的蔡依林。
讚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