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至今,我不曾翻閱過漫威(MARVEL)的漫畫,也從未看過漫威的卡通,對漫威的了解可以說是一無所知。這樣的我,往壞處想,在觀賞《蟻人》等一系列漫威漫畫改編的超級英雄電影時,由於先天欠缺比較文本殊異的知識基礎,自然也就少了許多動漫迷所能領略的向度與趣味;若往好處思考,正因為從未接觸過原著漫畫、動畫,自然就沒有先入為主的成見,也沒有預期心理、預設立場去腦補片中劇情梗概、人物發展的可能,在觀賞這一系列漫威英雄電影時,就好似尚未讀過原著小說便先觀賞小說改編的電影一樣,往往更能旁觀者清地就電影論電影。
我確實是看了此部《蟻人》之後,才曉得有蟻人這號難得不聞美式個人主義作風,而是強調群策群力、以竟事功,帶領一群螞蟻雄兵擋車憾樹樣樣精通的超級英雄。由劇情內容來看,想必編劇、導演事先有衡量過世界上尚有許許多多和我一樣不曾拜讀過漫威原著,也完全不識蟻人此一超級英雄之存在的觀眾,因此,整部片乃花上不少的篇幅介紹第二代蟻人「史考特朗恩」銜命成為蟻人之前的故事,無形中,致使本片在文戲、武戲的片長比例分配上,遠比其他家喻戶曉的超級英雄電影來得更重文輕武。對於預期會有激烈打鬥場面的嗜武觀眾而言,雖不至於像當年觀賞李安版《綠巨人浩克》那般失望透頂,內心難免還是會有些許不如預期吧?
我對這部《蟻人》並未感到失望,觀影當下其實還挺享受這般充滿另類詼諧,甚至略帶童趣的超級英雄電影。不過,我也深感可惜,可惜的原因並非武戲過短,文戲過長,而是既然花了那麼長的篇幅去經營角色個人與彼此間的文戲,為何對於第一代蟻人-「漢克皮姆」博士會欽定史考特為第二代蟻人的不二人選,史考特之所以願意扛下蟻人之重責的心路歷程,沒有更深入,更完整,更能說服觀眾一槌定音的解釋呢?當然,觀眾心知肚明史考特作為第一男主角,橫豎都得成為蟻人,但,劇情鋪陳可不能這般想當然爾,一筆便帶過皮姆博士作此重要決定,史考特作出如此抉擇的動機與因果。
由電影劇情前半段的平行剪輯敘事來看,不難推敲皮姆博士之所以將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可以打擊犯罪,也可以用來犯罪的蟻人裝託付給「更生人」史考特,而非頭號門生-達倫克羅斯,無非是看中史考特鋃鐺入獄的罪愆為廖添丁式、羅賓漢式的劫富濟貧,因此,皮姆博士深信他絕不會濫用如此力量,不會用來胡作非為。可是,痛惡社會所有不公不義,起身對抗貧富分配不均的俠義精神就只有史考特朗恩一人嗎?擁有如此正義感、道德感就能說服觀眾史考特朗恩就是蟻人的不二人選嗎?抑或是史考特朗恩擁有高超的竊盜技巧成為皮姆博士青睞他的原因?怪哉,既然蟻人都能夠將身形縮小到如蟻般渺小,何須還得有過人的開鎖、破壞監視設備等竊盜技巧呢?
過於想當然爾的人物情節安排之處還有史考特正式扛下蟻人的重責大任後,原本與反派角色-黃蜂人達倫克羅斯眉來眼去的女主角,也就是皮姆博士的女兒荷普,為何這麼快就棄暗投明,又這麼快地與關係緊繃多年的父親和解,後來,又這麼快地放棄長年想擔任第二代蟻人的念頭,很快地接受男主角的鼓勵與關愛,並協助他作相關訓練?所謂抉擇與犧牲,乃是英雄之所成為英雄,完人之所以成為完人的重要人格特質與使命,這類英雄電影,對於抉擇與犧牲的動機、過程描述更深入,更完整,就更能凸顯英雄角色的偉大情操。然而,在本片,從史考特到荷普,兩人的抉擇與犧牲都來得那麼快,那麼輕而易舉,那麼想當然爾,難免給人一種過於廉價的正義感。既然文戲都已拍得那麼長,為何無法仔細地話說從頭,一一交代呢?若是耗了那麼長篇幅去經營文戲,對於角色個人的內心流轉與角色相互間的情感交流,刻劃程度遠不及其他武勝於文的英雄電影,《蟻人》豈不是文戲、武戲兩頭空?
說是兩頭空當然有些言重,但也無法否認編導過於想當然爾地鋪陳發展《蟻人》中的所有人物、事件。只不過,導演派頓瑞德(Peyton Reed)善於利用其節奏輕快,調性詼諧的執導風格,讓整齣戲浸淫在一股歡樂的氣氛之中。最後一場戲,蟻人與黃蜂人的正邪對決,創意有餘,刺激不足,但在特大號的湯瑪士小火車與巨型螞蟻出現之後,眾人的心思瞬間被湯瑪士小火車所吸引,事後的討論也都是湯瑪士小火車與湯瑪士小火車,再再證明湯瑪士小火車替本片拉了深具後座力的尾盤;同時,也可以看出多數觀眾在觀賞這類英雄電影時,其評價標準乃著重於娛樂性,只要有被娛樂到,根本沒有人會在意什麼文戲不夠深入,武戲不夠精彩,全片劇情過於想當然爾。
如果沒有最後一場對決戲的湯瑪士小火車,《蟻人》是否還能獲得數多觀眾的好評呢?這個疑惑,如同日前我在看《貓侍2》時,內心也不斷思忖:如果沒有玉之丞這隻慵懶的白貓,這部電影還剩下什麼呢?
近期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