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聲》:從諜報片玩到推理、驚悚與B級虐殺類型元素

the message poster

  陳國富自從04年以肝病為由,停拍以黑社會為故事背景的《兄弟快活》後,自此,就未曾有任何電影作品問世。不過,這幾年,他並未因病荒廢,而是轉擔任了哥倫比亞電影公司亞洲區製作部總監,監製了諸如《可可西里》、《天下無賊》、《非誠勿擾》、《集結號》等幾部華文佳片,成績不俗。

  轉戰幕後,為他人嫁,明顯讓「導演」陳國富的視野更廣,格局更大,企圖心更強,對於如何在藝術形式與商業價值取得平衡點的權量上,有了更為獨到且務實的見解。這些收穫,直接就反映在他09年所執導的這部《風聲》。

  改編自麥家同名諜報小說的《風聲》,雖是以諜報片作為類型宣傳,實際上,其劇情內容與類型處理上,乃與諜報片經典《北西北》,「007系列」,「神鬼認證」系列,或勞勃瑞福、布萊德彼特主演的《間諜遊戲》,與晚近的《慕尼黑》,有很大的類型風格差異。以劇情鋪陳與表現手法論,《風聲》其實更接近推理劇,心理驚悚劇,甚至,在一連串揪出誰是地下抗日組織「老鬼」的逼供作為與行刑過程中,明顯還參雜有B級片元素(像鬼屋般讓人產生密閉恐懼症的裘莊)與《奪魂鉅》似虐殺片的血腥氣味,成為一部題材元素飽滿豐富,風格開放大器的鉅片佳作。

  回顧過往華語片史,《風聲》是少數能揉合、把玩如此多類型元素,同時還能駕馭統籌多線路,多角色人物故事,並精準掌控影片起承轉合,節奏感,戲劇性與美學的華語片。更重要的,《風聲》能將戲劇張力,娛樂效果撐到最大,又能將大時代的肅殺氣氛,還有人物的心理層面,描繪的極為精準到位,完全緊扣觀眾心理與期待,讓觀眾完全投入,充分參予劇情的推演。

  就我來看,《風聲》的成功,首先要歸功於陳國富對於原著小說的劇本改編,能效法庫柏力克之於《鬼店》的精神,不侷限於原著框架,而是按照劇情所需與個人美學加以改編,尤其是充滿視覺衝擊力,與心理壓迫感的類虐殺逼供場景,乃為全片的戲劇張力與凸顯人性陰暗面、脆弱面,患難見真情等文戲、武戲加分不少。

  其次,演員演技也是《風聲》成功的箇中關鍵。當中,除了蘇有朋所飾演的白小年過份誇張外,其他角色,均貢獻了精采絕倫且恰如其分的絕妙演技,鮮明詮釋各個人物的角色生命,讓每位角色躍然紙上,活靈活現。其中,光看周迅與李冰冰的同台飆戲就已值回票價,其他像是張涵予,王志文等演員,那無懈可擊的演技,叫我要挑剔也難。

  如果真要挑剔,我倒認為處處都極為講究的編劇、演員、美術等環節之外,在看似將故事說得精采萬分的同時,卻隱隱透露出陳國富所負責的後製剪輯,與另一位導演高群書所負責現場拍攝,兩者之間,有些自信不足與不確定感,好似生怕演員演技、鏡頭敘事還無法讓觀眾完全明白般,反而耗費太多篇幅在解釋劇情細節,一一解釋劇本中精心安排的橋段,並逼使演員演得過滿(尤其是白小年的表演),而不留任何留白給觀眾想像與自由詮釋。

  其次,攝影師包軒鳴在本片所使用鏡頭運動,比照他過往風格變化多端,且善於揣測導演意圖的攝影作品來看。在《風聲》中,他幾乎都以同一基調、風格的手持攝影語彙講述故事,雕塑個別人物的角色性格,這不應該是包軒鳴的習慣,總讓人感到不太對勁。個人推斷,包軒鳴表現慾望強烈,卻總能完全切題的鏡頭美學,勢必與高群書現場執導如此大片時的不安全感與保守態度相衝突。於是,最後才會妥協地,以大量手持攝影類比草木皆兵與惶恐不安的影像心理來拍攝。所幸,本片的劇本、演員、剪輯實在太強,鏡頭運動的單調無謂還不成問題。

  然而,濫用動畫以表現摩斯電碼傳遞,我就大大有意見了。就質感論,與影片所處的舊時代氣息有極大落差。再者,為何非得要使用動畫,其實質意義與價值所在也不甚明確。唯一能解釋的,就是本片預算多,還有導演真的很怕觀眾不曉得抗日組織是以摩斯電碼來傳遞地下情報。難道普羅觀眾的影像理解能力真有那麼差嗎?真需要將故事細節講得那麼白嗎?

  最後,對於本片最末結局的處理,我也有點看法。相信大家都還記得《雙瞳》最後一分鐘「有愛不死」四個大字吧!這堪稱國片史上最經典的負面教材,教導我們如何在最後一分鐘毀掉一部優質電影。在《風聲》中,我認為陳國富確實記取了《雙瞳》的教訓,並未在最後一刻失守,而是進步為在最後十分鐘「畫蛇添足」:意圖效法好萊塢式編劇慣用的「結局大逆轉」手法來增加後戲的高潮。這樣的安排,的確有效提昇影像閱讀上的趣味,但本質上,這十分鐘的戲碼,不過只是陳國富一貫大愛精神作結的習慣,雖不成敗筆,但還是有些多餘,造成結尾稍嫌無力。不過,若從政治聯想解讀,這樣的大愛結局,是否乃有討好強調革命同志情誼的共產黨政權的意圖呢?值得玩味。

About Tzara Lin

以查拉(Tzara) 之名行走江湖,現為造次文化有限公司負責人,逢甲大學電聲研究所講師。曾任高傳真視聽雜誌主編、北藝大 Impact 學程講師;亦曾任第二十五屆、第二十六屆、第二十八屆傳藝金曲獎評審與 2008、2010 金穗獎部落格達人獎評審,並多次擔任各大音樂祭硬體總監。每一分每一秒都活在與音響、音樂、電影相關的生活之中。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