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班牙名導阿莫多瓦 (Pedro Almodóvar) 的作品,永遠都有 「沒有男人」的女性角色-無論那男人是男童、男友、丈夫或父執輩,甚至神父。在其新作《平行母親》(Parallel Mothers) 中,阿莫多瓦不僅透過兩位同寢待產而結識的單親媽媽在分娩出院之後的生命際遇作為戲劇主軸,更以這兩位沒有男人的女人為軸心,同心圓地投射映照更多男性在其生命中因故缺席的女性們,交織出這部「沒有男人的女人們」的女性電影。
儘管這部《平行母親》中英片名均用上「平行」(Parallel) 字眼,但片中兩位女主角並沒有像《雙面薇若妮卡》那般平行依存卻毫無交集,反而有著千絲萬縷的命運糾葛,如同電影海報中兩位相擁的女主角-雅妮絲 (潘妮洛普·克鲁兹飾) 與安娜 (米萊娜·斯密特飾) 身上垂直與水平線條縱橫開展的意象般,雙方個體生命的「橫向際遇」以及各自血緣的「直向家族史」就在兩人隨聚隨分的關係中相互輝映。於是乎,這部電影,不單單只是兩位女主角「沒有男性」後的故事,更隱伏多條平行的劇情線,對照出上一個,上上一個世代女性命運的輪迴。
阿莫多瓦終究還是阿莫多瓦。對於本片兩位女主角,他依然敢以八點檔老掉牙的意外巧合牽動著雙方命運,再以非常阿莫多瓦風格的戲劇化轉折,讓原本相互扶持的兩人突然曖昧出女女情慾,爾後卻因「兒女私情」與「國仇家恨」而分合聚散。最終,全片就在與前述劇情簡述看似無關的「副本」作結。
其實,看完本片當下,我滿腦困惑不解結局與整齣故事的前後關聯性?但又認為阿莫多瓦既然選擇這樣虛晃一招地說故事,說了這樣一則看似峰迴路轉但其實可能只是聲東擊西的迂迴故事,而且最後又以明確反暴政訴求的「副本」收尾,想必片中有什麼我悟性不足所以無法即時參透的用意與寓意吧?
於是我想起了麥可·漢內克的《隱藏攝影機》-有沒有可能本片如同《隱藏攝影機》般,在看似無關,看似鬆散,看似日常的人物劇情去隱隱控訴 1961 年巴黎事件的國家暴力與背後成因呢?若是這樣,勢必得從《平行母親》中間一大段劇情梗概中找出與最後結局、字卡所控訴的佛朗哥長槍黨獨裁統治過往有關的證據。然而,無論我再如何腦補,如何推敲,如何超譯,就算片中有一幕雅妮絲在廚房突然嚴詞厲色地指責安娜根本不曉得曾經有一場內戰讓多少家庭破碎,讓多少妻子沒了丈夫,讓多少兒女沒了父親,沒了爺爺,藉此凸顯雅妮絲背負何等的家族血淚史,也間接向觀眾喚起佛朗哥長槍黨的暴行事跡;而這一幕也確實酷似《隱藏攝影機》中溫文儒雅的書評節目主持人喬治,突然對路上逆向行駛的黑人破口大罵,藉以隱喻法國根深柢固的種族歧視般。但是,《平行母親》僅靠這場戲,就能與處處可見暴力訴控的《隱藏攝影機》相比擬嗎?
於是我再想了又想,既然全片重點是最後五分鐘的轉型正義與歷史控訴,也恰恰符合阿莫多瓦年少時對於佛朗哥政權的反抗態度,阿莫多瓦為何要花兩小時的片長兜一大圈呢?
「因為這是一齣沒有男人的女人們的故事,無論那些男人是因為感情上的不負責任,還是因為戰亂的犧牲而缺席」。只不過阿莫多瓦沒拿捏好戲劇化鋪陳與政治性寓意的比例,才得要靠觀眾去腦補他真正的用意與寓意。
所幸本片導演是阿莫多瓦,像我這般的阿莫多瓦忠實影迷才甘願幫他解釋,甚至超譯。換作一般觀眾,恐怕只會以為阿莫多瓦在搞司迪麥廣告手法拍轉型正義電影-當然,懂我在說什麼的觀眾,勢必上了點年紀。
近期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