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以音響評論為業的「評論員」,必須時時自我要求,自我提升,有朝一日,才能成為真正的「評論家」。
書寫音響評論,不外乎在公司音響室試聽,在家中音響試聽以及在外試聽。在公司或者在家中試聽,場地、器材、濕度、溫度等外部因素都熟悉的很,很快就能理解待測器材、喇叭、配件的聲音內涵。可是,在外測試音響就不是這樣,許多時候,種種變因都是無法控制,無法改變,必須去屈就,去妥協,去「腦補」。
可是我不太喜歡用腦補方式想像一套音響理想上的聲音會是這樣,而是堅持「我寫即我聽」。因此,聽到糟糕透頂的聲音,我不會腦補成「如果怎麼樣,聲音其實會怎麼樣」-甚至,有些評論者會連假設語氣都省了,直接寫出一篇與現場狀況不符的聲音描述。我絕對不允許自己寫這樣違心之文,尤其當外試地點是開放給所有讀者、業者去試聽,各位自然就有機會驗證我寫的是不是與您聽到的感受相符,如果相去甚遠,大夥勢必會質疑我的評論是否還有參考價值。
如果是去用戶家中作家訪,文章一樣不能造假,更不能為了討玩家歡心,空口白話直稱讚人家家中聲音有多好,有多棒,簡直全台灣最好聽,因為有自知之明的玩家讀到文章,若與他們的認知相差十萬八千里,你這位評論員的公信力(Credit)就沒了。
當然,有些玩家就是希望你捧她,說他家聲音是地表上,平流層下最好聽的,這類缺乏自信於是自大卻渴望被認同的玩家我一向謝絕敬敏。
若是在外試時聽到差強人意的聲音,但是直覺判斷器材本身潛質不錯,稍作調整換搭,聲音還有機會再提升,通常我就會盡可能在現場就幫業者、玩家作調整。如果礙於各種因素,得等上幾日後才能換掉某件器材,某條線材或某個搭配設定呢?時間允許,我一定會與業者、玩家額外約一天再來試聽,屆時,無論「再試聽」的結果如何,好就寫好,壞就寫壞,沒得異議,畢竟已經多給一次機會了。
業界很多代理商都知道我的堅持與原則,我就是那種會擺明說「聲音不好,改天再來」的評論員,剛開始認識我的業者都會直呼這人怎麼那麼多毛,久而久之,自然就能明白為何我這麼堅持-因為每篇評論文章上頭寫的名字是「林家樑」,我不能讓這名字蒙羞阿。
像是日前去了一趟代理商垣慶的音響室作Naim CD555 CD唱盤的外試,就是因為第一次去聽的聲音實在讓我不太滿意,直覺上又認為整套系統的聲音還有機會更好。於是,另外再約一天,請業者將原本驅動S-800喇叭的Gamut前後級換成Naim自家前後級,我又來聽一整天。這一換,整體聲音的美感、平衡感以及後級針對喇叭單體的控制力果然符合我的期待。當擴大機能完美駕馭喇叭時,我才能全心全意地感受CD唱盤的聲音表現如何,寫起文章自然輕鬆愉快許多。
現在正在寫這(兩)次試聽CD555旗艦唱盤的評論,寫得相當愉快,慶幸自己有花兩個下午好好聆聽,才能那麼深入地了解這部唱盤的內涵與精髓。
近期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