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之聲:宣戰時刻》:從不平凡見平凡,從不完美見完美

1296106069o

  「患有口吃的國王,如何向尊崇他的王國子民發表談話?」此一問句,本身就帶有戲劇性,但這問句並非劇作家的想像虛構,而是真實發生在英國皇室的歷史事件,亦即《王者之聲:宣戰時刻》全片一言以蔽之的劇情梗概。

  「The King’s Speech」,英文直譯中文應為「國王的演說」,中國片商採用之,台灣片商(Catchplay)則另譯為「王者之聲:宣戰時刻」,對照劇情,不失為切題傳神的好譯名。

  所謂的「王」是喬治六世,也就是《黛妃與女皇》中女王(The Queen)伊莉莎白二世( Elizabeth II)的父親。喬治六世自幼深受口吃所苦,每每在公開場合發表演說,下場便如電影開場那段以帝國展覽會主席身份作開幕談話般挫敗難堪:誰能夠接受講話結結巴巴,口齒不清,毫無魅力,更無氣魄,令眾子民聽得失望透頂,甚至,抱以同情眼光的口吃王子呢?

  若按繼承順位,成為喬治六世前的約克公爵艾伯特王子本不該繼位為王,但其兄長-那位以「不愛江山,愛美人」聞名的愛德華八世(1984年電影《溫莎行動計畫》正以此段歷史為背景),為求個人兒女私情,甘放權力,自願遜位,將大位交給艾伯特。當時,時值二次大戰前夕,希特勒四方侵略,喬治六世一繼位,就面臨此一歐戰危機,國難當前,必須作一場全國即時廣播的耶誕演說與開戰宣言。此一信心喊話,正因喬治六世成功克服口吃障礙,講得鏗鏘有力,故成為歷史上的經典演說之一。

  從口齒不清,到暢所欲言;從令人失望,到教人振奮,如同歷史所記載,喬治六世之所以能克服口吃,仰賴的正是片中那位來自澳洲的語言治療師萊諾羅格的協助(由澳洲籍的傑佛瑞羅許飾演)。若說全片最高潮是片尾喬治六世發表動人演說的歷史時刻,高潮之前,絕多篇幅當然也就得先描繪喬治六世如何為口吃所苦,王位繼承與否的心力交瘁,還有萊諾羅格如何治療喬治六世,整齣戲劇發展,完全依循古典理論的三幕劇結構-「鋪陳」、「衝突」與「解決」。可觀的是:編導在處理此一看似太古典,太傳統,太理所當然,又容易流於泛英雄主義,或陳腔濫調的勵志類形題材時,除了透過靈活生動的場面調度與剪輯敘事節奏,讓原本沉悶的歷史更添情緒起伏與互動張力外,在有限的格局內,更採取許多「見微知著」,「從平凡中見不平凡,從不完美中見完美」的手段,使故事背後的寓意更深,層次更豐。

  首先,對於萊諾羅格的治療手法,包括要求雙方面的平等,互稱對方暱名,達到完全互信互賴,從根本而非表面的發音練習來解決口吃此一心理因素所成的官能痼疾。從中,觀眾清楚先是認知到幼時悲慘與恐懼回憶,即所謂的成長陰影將如何影響一個人日後的生理狀況。爾後,在治療的過程中,喬治六世的易怒、失言與逐漸敞開心懷透露內心世界,遂成為所謂「去神話化」:藉由如是側寫喬治六世與俗人無異的平凡面向,讓人窺見尊貴皇者的人性面與不完美,並透露出身為皇室成員的不自由,不快樂的壓抑與無奈,再再將本屬於皇室的「神話化」色彩淡化,拉近與觀眾的距離,加強角色認同感。這點,恰與《黛妃與女皇》中伊莉莎白二世的人物塑造策略相同。

  萊諾羅格除了是治療師外,也是莎士比亞劇作的狂熱者。在片中,萊諾羅格分別在不同場合時機提及《查理三世》、《哈姆雷特》、《暴風雨》這三齣均與「竄位」有關的劇作,其所引用的章回對白正好與喬治六世內心掙扎著是否要頂替愛德華八世繼承王位的掙扎處境遙遙相對,形成跨文本的互文性,是極為巧妙,神來一筆的隱喻運用。

  另外一段拓展劇本深度的橋段則出現在萊諾羅格剖析其心理療程為何有效的論述,將受戰爭創傷而患失語症、官能症,對比受幼時心理創傷的患者一樣亟需可信賴的傾聽者。一方面,這直指著本片歐戰將至的時代背景,同時,也再次強化喬治六世與萊諾羅格間跨越階級鴻溝的難得友誼。

  最親密的朋友無須過多語言,最優秀的演員亦然。綜觀全片,無論是喬治六世與萊諾羅格,或喬治六世與其妻伊莉莎白王太后間的情誼互動,字字珠璣的口白全都點到為止,其他則全靠肢體語言說明一切。而主演喬治六世的柯林佛斯,飾演伊莉莎白王太后的海倫娜波漢卡特,飾演治療師萊諾羅格的傑佛瑞羅許等,眾演員全都將各自角色演繹的有血有肉,尤其是柯林佛斯那說服力極高,活靈活現,維妙維肖的演出,身上每一寸肌膚都是戲,乃將喬治六世的鮮明形象深深烙印在每位觀者心中。

  話說,大量依靠演員詮釋一向是導演湯姆霍伯(Tom Hooper)這名電視劇出身的導演的電影特色。正因本片演員的演出如此精湛,劇本既要符合史實,又是傳統三幕劇的架構,導演在場面調度、剪輯敘事與其他美學營造上自然無需太多突破。也好!行中庸之道,穩紮穩打,正符合本片的題材特性。於是,全片看完,相對於好萊塢貫見處理類似題材的英雄化處理方式,《王者之聲》卻不見不聞一絲絲過度戲劇化的意味,直到最後的聖誕演說亦然。而這從頭到尾都在淡化「神話化」的作法,反倒讓世人,讓觀眾對喬治六世,對萊諾羅格,對伊莉莎白王太后有更深刻,更為敬佩的觀感,無形中,竟成為另一種神話化,也成為「從平凡見不平凡」了。

About Tzara Lin

以查拉(Tzara) 之名行走江湖,現為造次文化有限公司負責人,逢甲大學電聲研究所講師。曾任高傳真視聽雜誌主編、北藝大 Impact 學程講師;亦曾任第二十五屆、第二十六屆、第二十八屆傳藝金曲獎評審與 2008、2010 金穗獎部落格達人獎評審,並多次擔任各大音樂祭硬體總監。每一分每一秒都活在與音響、音樂、電影相關的生活之中。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