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緣際會,我讀過本片早先的電影劇本,那份原本有意邀請日本電子搖滾樂團「蹦蹦衛星」演出片中的主秀樂團,莫子(莫子儀)的樂團則演出為暖場樂團的劇本。當時,我認為劇中狂放而憤怒的樂團線,與主線林師傅、阿月嬸相互間的關係太過牽強,形象對比有些格格不入,但這種戲劇元素間的極大反差說不定會撞擊出新的化學變化。不過,如果刪除樂團線的話,這齣故事的主題-生與死都在搶奪「一席之地」的題旨肯定能表達的更強而有力,但之所以會參雜樂團線,推估還是與劇本寫作當時正瘋狂席捲全台票房的海角七號有關,是為了市場考量吧?
後來,蹦蹦衛星因為錄音工作之故,無法來台演出,而劇中的樂團線則另以故事取代-莫子仍舊是鬱鬱寡歡,悲劇性格強烈的主唱、吉他手,而原本劇中被我認為非常像是Courtney Love承受kurt cobain死後罵名的凱西(路嘉欣),在最終的電影呈現雖然因為劇情變動而有些出入,大致上,改變幅度並不大,只是螢幕形象並不像Courtney Love,反而更像陳綺貞與張懸的綜合體。
或許就是因為讀過早先劇本之故,所以當我在電影院裡頭看著《一席之地》最終所呈現的故事,感受到非常強烈的期待落差。片中,除了為往生者紙貼靈厝的林師傅,能陰陽通靈的阿月嬸,還有莫子、凱西的樂團線外,又多出了為家園請命抗議的阿美族三鶯部落,與彥碩兄弟為找父親死後風水葬地的兩旁支劇情,如此一來,就變成四條劇情線。而這四條劇情線,誰主?誰副?坦白說,還真的看不出來,至少,樂團線與林師傅、阿月嬸這兩條線路的比重並沒有明顯區別。好吧,那就雙主線如何?但這四段故事相互間的關係呼應相當薄弱,眾人物故事的時空交會也很刻意牽強,再加上本片多線剪輯節奏利用章回體作清楚區隔,閱讀雖然容易,卻顯得乏味,並使全片缺乏高低起伏的戲劇性,呈現出片中莫子口中「沒有掌聲,也沒有噓聲」的平靜狀態。
尤有甚者,這種異常平靜的沉悶氛圍,讓莫子的憤怒、不滿更顯無以名狀的無力,也讓諸多潛伏在片中各角色心底萬千情緒,全都淤塞住而無法宣洩,最終導向一種說不上是悲劇的悲劇,因為觀眾還沒走進角色的悲慘世界,電影便嘎然而止了。
雖然我很能理解貫穿這四條劇情線的主軸為「生與死都在搶一席之地」,但與近期上映的另一部國片《爸,你好嗎》片中十段短篇緊扣父親形象,或遠如北野武《淨琉璃》三段人物故事的巧妙交會互文相比,《一席之地》的四段故事,無論就各單篇故事本身的深度,各故事間的呼應程度,及各篇故事共同所襯托出主題「一席之地」的強度,明顯都有劇本執行上的不完成度,讓人無法深刻體認到全片的題旨、表達意念為何?即便走出戲院深思,依舊無法很明確地指出劇情內容與片名間的隱喻關係是否真的那麼緊密?
「生與死,都在爭取一席之地」這是多麼寫實、諷刺,且能無限延伸出許多精采故事的一個創作概念。坦白說,本片融合陰陽、虛實、動靜等元素,劇本充分掌握了二元元素,從中衍伸出許多帶有社會觀察、現象批判、時事諷刺的橋段,各演員的演出也十分到位,美術、取景等設計更是別出心裁(尤其是逐漸失傳的紙貼靈厝),在種種有利的客觀條件下,《一席之地》絕對有更上層樓的潛力,但我始終感到劇本生成過於急就章,像是樂團線、三鶯部落線,應該都是去年年底才寫進劇本,全盤性的思考似乎有欠周詳。最終的結果,樂團線、三鶯部落段不僅未能替整體劇情加分,還突顯出更多缺點,例如樂團線,或許是因為我本人也參與獨立樂團創作之故,片中幾段樂團戲,雖然偶有戚戚焉,但多數時候總認為導演似乎未能深刻了解台灣獨立樂團圈的文化。因此,片中很多對於樂團生態的描寫,樂手心態的寫照過度刻板,流於表面,並且不時將創作者與在地樂團文化的距離轉嫁在這部電影與其觀眾上。
我忽然想起魏德聖的《海角七號》,雖然片中關於樂團的描述同樣平面刻板,男主角同樣總是板著一張臉,難道說樂團給他者的形象總是「憤世忌俗」,終日抱怨「懷才不遇」?就算如此,刻板的樂團元素在《海角七號》與在《一席之地》的作用卻遠不相同-前者是為劇情的娛樂效果、勵志故事所服務,點到為止即可,沒人會要求將樂團部分拍得真切活生;後者,樂團元素卻是故事主角,戲劇重心,劇作家若對樂團元素了解不夠深入,寫出來的對白就顯得外行,設計的調度就變得惺惺作態,呈現出來的結果就一如本片,無論是樂團的臉孔、輪廓,或樂團人士所操的語言、肢體動作,均停留在某種早已不符現狀的既定印象中,且是相當負面消極的印象。這是讓我感到相當惋惜的一部分。
至少,我的感覺還是惋惜,絕非失望。我仍相信初執導筒的樓一安有能力讓這部電影拍得更細膩,表達的更命中要害,能讓更多觀眾對生命、生死更加有所領悟,會有許多感觸(並非感動)。畢竟,按照本片的表達手法,與說故事的敘事方式並不難懂,甚至可說是淺顯易懂。但也因為故事太好理解,無法故弄玄虛,矇混帶過,使得觀眾輕易就能看出劇本設定的缺陷,很容易感受影像節奏的失衡單調,劇情張力的欲振乏力等不足之處,這是選擇白話的表達方式,必然面對更嚴苛、更直接的觀眾評價,但我仍舊期待樓一安日後的作品,盼望能將更多的「搖滾」元素渾然天成地帶入電影中。
近期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