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反思普羅米修斯為人類盜取智慧的焰火,人類開始追求知識的偉大,於是長年被教育,被訓練,被期許成為閱讀人 (HOMO Legens),卻顧此失彼,忘卻智人(HOMO Sapiens)是如何懂得善用獸性感知的原始本能去生活,去品味,去身體力行以五官感受自然萬物的一切。於是,卡爾維諾從1972年開始著手為五感-味覺、聽覺、嗅覺、視覺、觸覺各撰寫一篇短篇故事,作為喚醒人們,還有卡爾維諾自己,重新正視原始感知的重要的寓言故事。可惜的是,在1985年因為腦溢血驟逝之前,卡爾維諾僅僅完成味覺(味道知道)、聽覺(聆聽的國王)、嗅覺(名字,鼻子)三篇,至於視覺與觸覺兩篇則來不及完成。而業已寫好的三篇遺作,後來仍被收錄成冊,以《在美洲虎太陽下》為名,於1992年發行。台灣,則在今年由時報文化中譯發行。
就此味覺(味道知道)、聽覺(聆聽的國王)、嗅覺(名字,鼻子)三篇論,正好分屬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第三人稱敘事,在你我他之間,篇篇故事筆鋒奇險,切入視角奇詭,文字風格奇異,處處可見卡爾維諾橫跨現代性與後現代性文風的獨特思維視野、筆觸質地是如何操縱文字以表現味覺、聽覺、嗅覺的可能與不可能性。當中,有寫實,有隱喻,有象徵,也有後設性,文學藝術性甚高。故事本身亦能保持高度可讀性,對於故事中角色生存狀態處境之描述尤其生動,饒富畫面感,總能營造強烈心理共鳴,不僅讓人一翻開就捨不得閉上,篇篇讀來更是扣人心弦,後勁十足,感知敏銳者不時還會起了雞皮疙瘩。例如那篇跨時空,跨視角,跨線路故事構成的「名字,鼻子」,肯定會喚醒讀者曾經有過如何以嗅覺來收藏、來判別某位情人、愛慕者身上獨特體味或香水氣味的記憶。而這篇短篇的結局夾雜著遺憾的,可怖的,驚悚的情緒與氣味於一瞬,相比《香水》那令人印象深刻的結局有過之而無所不及。
描寫味覺的「味道知道」則巧妙地將愛與被愛的愛慾互動類比成吃與被吃的相互關係。此處的「吃」,在遠古,是神聖的活人獻祭。在現代,或長久以來,則是愛情當中甘之若飴的虐與被虐。此篇遊走於人類學,愛慾、食慾、性慾、復仇慾的奇特故事,已臻病態,相信村上龍迷們更會喜歡。
至於「聆聽的國王」則以國王貴為一國之尊,食衣住行凡事有人伺候,乍看之下養尊處優,其實,其肉體身心卻受繁文縟節所縛而動彈不得。本以為其聽覺是唯一的想像自由,然而,諸多時後,國王終天都得擔心被背叛,一如當初他背叛上個國王般;被罷黜,一如他罷黜上個國王般;被暗殺,一如他暗殺上個國王般。整天提心吊膽,坐立難安的結果終將造成妄想幻聽。一旦,真的被背叛,被罷黜的那刻,卻又發現聽覺真的自由了,又可聽到官殿城池之外那曼妙的歌聲、鳥啼、枝葉摩娑的窸窣….。如此高度隱喻性-隱喻政治,隱喻個人自由地去反覆思量、驗證聽覺的功能性、心理性,正是卡爾維諾小說一貫的手法,若您讀得夠多卡爾維諾的小說,肯定曉得他又在玩什麼把戲。
三篇短篇,相當值得一讀再讀。然而,三篇故事,共計101頁,其他70頁則是引用子午線叢書中卡爾維諾小傳生平簡介,也就是說,花了一本書的錢,其實只買到半本的份量。這種湊頁數的編輯方法,不免讓人感到受騙。
近期迴響